WEDCV155VD5RRV515DV

 

天氣逐漸熱起來了,看著itx平臺有點不太放心,於是打算給硬體換個敞亮的環境,對,就是換個大機箱,讓硬體的散熱更充分一點。比較下來,看中了酷媽家新上市的酷冷至尊智瞳MB400L機箱,這個機箱是M-ATX規格的,用來接棒ITX機箱妥妥滴。那麼作為一個愛搞機的大男孩,說干就干吧。 ... 按照慣例,成品效果先上,後面我們再來慢慢的介紹硬體: ... 於我而言,本次裝機主要添置了新機箱,其他的硬體基本都是之前裝機中展示過的,所以這裡就詳細的展示一下機箱,其他的硬體後面會簡單的提及一下: 1、機箱外觀 一般來講,我不太喜歡展示機箱的包裝,不過這次必須要破例展示一下,這款機箱中文名智瞳,設計師起名還是比較講究的,因為這個名字跟機箱前面板的LOGO有關,具體原因,看了後文,你自然會懂的。 ... 機箱前面板使用了拉絲紋理塑料,看上去還有點金屬質感,酷冷的環形LOGO設置在前面板的下巴位置,這也是酷媽家機箱最常用的設計。 ... 機箱側面使用了一塊鋼化玻璃,玻璃採用4顆防丟螺絲固定,可以很好的穩固玻璃,不過玻璃屬於易碎品,裝機時一定要輕拿輕放,螺絲擰上後也別擰得太緊。 ... 機箱後面有很多散熱孔,對主機的散熱很有用,由於這是一款M-ATX機箱,所以標配了4個PCI-E擴展口,不過4個擋板都是一次性的,略感遺憾。不過從機箱定價來看,也能理解。 ... 機箱頂部支持2個120mm或者140mm的散熱風扇,當然240一體水冷也是支持的,機箱頂部設計了大面積散熱孔,還配置了一大塊磁吸式防塵網,對於機箱的排風相當友好。另外機箱的IO接口設置在機箱頂部的靠右側,一個2合1音視頻接口、USB3.0*1、USB2.0*1、硬碟指示燈、LOGO形狀的開機鍵,確實也夠用了。 ... 機箱底部配置雖然簡單,但也應有盡有了,電源出風口的防塵網也很經濟實惠。 ...... 大力出奇蹟,機箱前面板支持手動拆卸,拆下後可以發現機箱前面最大可支持3個120mm規格的風扇,或者2個140mm風扇,本次我使用的是360一體散熱風扇,裝上去正合適。 ... 鋼化玻璃的四周採用黑色包邊設計,可以一定程度上隱藏內部硬體的螺絲,讓外觀看上去更美觀。鋼化玻璃與螺絲的接觸處都有墊圈,也不存在螺絲劃傷玻璃的情況,這個設計很貼心。 ... 作為一款M-ATX機箱來說,它的內部空間已經很大了,機箱沒有配置風扇,機箱下方設立了電源和硬碟艙。機箱主板的六角螺絲已經預裝好了,能節省用戶的裝機時間。從側面看去,機箱前面板兩側密密麻麻的六邊形散熱孔,能保證前面板順利進風,機箱前進後出,頂部出風的風道,也是目前最主流的風道設計。 ... 電源艙上方設置了2個SSD硬碟位,不過我裝機使用了M.2 SSD,所以這幾個SSD位置就用不到了。還有2個夠大的走線孔對機箱走線特別友好,不過我使用的是ITX主板,所以這些地方的空間都可以節省下來。 ... 透過機箱前蓋板內側可以看出,環形LOGO採用了透明設計,環形LOGO要發什麼顏色光,完全取決於風扇的顏色,所以ARGB風扇才是最佳的選擇,這也是「智瞳」的由來。 ... 機箱右側蓋板螺絲同樣採用了防丟設計,對於裝機馬大哈的大多數人來說,這個設計很有用,再也不用滿房間找螺絲了。 ... 機箱主板背板上也設置了2個SSD倉位,這也是目前很多機箱採用的配置。機箱背板走線空間也足夠大,即使不會走背線,直接蓋上右側背板也是可以的。 ... 硬碟倉可安裝2個HDD,而且硬碟倉的位置可以移動,這也有利於電源的安裝。 ... 機箱配件包里的裝機道具,還有酷冷專利的4根HDD快速安裝工具,對裝機非常友好,下面我們再來看看其他硬體。 2、硬體配置 ... 平臺配置 ... 前不久,我600元在閒魚收到了一塊銳孔R5 2400G,主要看中了它4核8線程還自帶AMD Vega 11核顯,用來組建辦公主機,絕佳選擇,完全能滿足我日常的使用要求了,在閒魚蹲守了個把月,最終600元價格拿下。目前這個U,京東已經下架了,性價比很高的一款U。 ... 主板用的是華碩B450-I,自帶M.2 SSD的散熱馬甲,WIFI雙天線,敗家的產品其實沒啥好說的,除了貴,真的哪哪都是好。 ... 十銓DDR4 3000 16G(8G*2)Delta RGB燈條,這也是我自己一直使用的,顏值不錯,超頻空間不大,最高穩定在3200MHz,我手裡的這套內存採用的是海力士AFR顆粒,沒有抽到傳說中的B-die。另外,購買這款內存的朋友要注意一下,這款內存的長度稍微有點長,某些機箱頂部要安裝240水冷的話,可能會幹涉。 ... SSD是17年購買的浦科特M8PeG 256G Nvme SDD,那時候的SSD價格貴出天際,256G售價1199元,不過採用的是東芝原廠MLC顆粒,加上5年質保,也算給點安慰。 ...... 散熱器使用的是喬思伯光影240一體水冷,這款散熱器顏值不錯,用來壓2400G妥妥滴,可能你會說,大材小用,不過,APU發熱量比正常CPU要大,畢竟集成了GPU,而且我經常使用PS類設計軟體,所以大夏天使用水冷比較安心。 ... 機箱前面板安裝了酷媽家SF360一體風扇,這個風扇真是太好了,除了將風扇三合一外,還將每個風扇的供電線給集成了,最終只有一根供電線和3PIN ARGB供電線,裝機走線太方便了,有條件的強烈推薦。 3、成品展示 裝機過程比較簡單,這裡就不過多演示了,直接看看成果吧: ... 由於使用了ITX主板和APU,所以機箱內部留出了很多空間,對於硬體的散熱也比較友好,只要簡單的布置一下機箱的風道就可以了。值得稱道的是,機箱頂部留出的空間很足,可以安裝240一體水冷。 一起來看成品效果圖吧: .................. 怎麼樣,整機效果還不賴吧,對了,順便預告一下這款動感的鍵盤,雷柏的V530銀軸防水鍵盤,燈效多達18種,將在下篇文章里重點分享。 4、寫在最後 每次裝機,都能有新的收穫,對硬體也會有新的認識。本次新添置的酷冷至尊MB400L智瞳機箱,前面板環形LOGO的發光設計,風扇什麼光效LOGO就是什麼光效,很有創意;還有很多貼心的快裝設計,蓋板螺絲的防丟設計、硬碟的快裝工具,這些都很人性化。總的來說,這款機箱的設計還是很不錯的。 不過這裡有個小建議:建議給機箱的PCI-E擋板配備獨立的螺絲,畢竟一次性擋板確實有點低端了。當然改不改廠家說了算,哈哈。 好吧,本次分享就到這了,感謝各位觀看,下次再見!

 

 

內容簡介

  本書以極大量影象與文件解讀1895-2000年間台灣生活樣貌-交通上如何從蓽路藍縷走到全島四通八達;旅遊方面:遊山遊水遊台灣方法的改變;在衣飾時尚上有模有樣趕時髦;飲食消費從挑擔擺攤到百貨公司與大賣場的轉變;在建築方面大城小鄉蓋房子,我們生活空間百年來的遞變;醫療衛生方面台灣如何從瘴癘鬼界之地轉為為要活得健康重視保健之國。另外,以人物為主軸的歷史照相簿,展現俗語所謂一樣米百樣人,反映在生活長巷裡的種種面龐。

  我們選擇「回味」的態度來閱讀20世紀的台灣庶民生活場景,在時空走廊,儘管人人都曾參與了一部分,但在本書中我們可以觀看得更多,更有興味賞玩。

作者簡介

總策劃 莊永明先生

  1942年生於台北市大稻埕,國內知名台灣文史專家,公認是蒐集台灣史料最豐富的少數人之一。初中就讀建國中學時,即開始收集台灣文史資料,集郵與收藏書籍成了嗜好。

  1970年代,陸續發表文章。1980年,應中國時報之邀,撰寫「台灣第一」專欄,每周一篇,前後一整年。自1984年起,專注於田野調查、記述俚諺,收錄在《台灣金言玉語》、《台灣警世良言》、《台灣好言吉句》……等十書中,並為廣播、電視節目所常引用播出。

  1989年,出版《台灣紀事》上、下冊,被奉為研讀台灣史的「入門書」。1991年出版《台北老街》,此書曾獲時報開卷版十大好書。1994年製作有聲書《台灣歌謠尋根》,獲新聞局舉辦之優良唱片金鼎獎。1995年《台灣第一》獲該年度聯合報讀書人版推薦非文學類好書。1996年出版《台灣鳥瞰圖》,獲本土十大好書。1998年出版《台灣醫療史》,獲巫永福文化評論獎。2000年策畫《台灣放輕鬆》系列和《台灣世紀回味》系列,更為國人打開另一扇閱讀台灣史的門窗。1999年《天下雜誌》以「有系統的整理台灣歌謠、俗諺語以及獨家珍藏共同記憶珍貴的史料」選為「影響200跨越2000」的重要人物之一。

  現任:
  ◆ 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董事
  ◆ 台北市七星田園文化基金會監察人
  ◆ 保生文教基金會董事
  ◆ 台北市文獻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目錄

【總策劃序】文物有靈,光影不滅  莊永明 4
【出版緣起】黑白的印象,彩色的回味 王榮文  6

編輯室報告 7
如何回味本書──編例說明 8
 
四通八達<交通> 10
【導言】陸海空全面出發  黃智偉 12
騰雲御風.塵掣電 14
火車浮世繪 16
從輕便車到客運車 18
天工雄大 20
從省道到國道 22
從公車到捷運 24
強渡關山 26
在歷史的水面行舟 28
大船入港 30
凌雲駕霧 32
交通工具大觀∕新詞彙.舊時語 34
 
遊山遊水遊台灣 <旅遊> 36
【導言】行過台灣一百年  劉克襄 38
台灣八景比一比 40
觀光大台北 42
北郊遊蹤 44
台灣有個阿里山 46
原鄉風景 48
人工勝景快樂園 50
臥遊導遊,書海遨遊 52
旅遊新潮 54
從鐵道飯店到度假小木屋 56
旅遊卡麥拉 58
旅遊百寶箱∕新詞彙.舊時語 60

有模有樣趕時髦<衣著服飾> 62
【導言】百年台灣時髦味 陳佳芬 64
大街現風情 66
舊衣新演義 68
洋風換新裝 70
麵粉袋與旗袍裝 72
選美台上群星會 74
迷你裙與牛仔褲 76
名牌大家穿,流行出少年 78
選美嘉年華∕新詞彙.舊時語 80

買東賣西過生活<消費飲食> 82
【導言】買賣歲月,吃喝過日 王紹中 84
挑擔擺攤一世紀 86
何處買生鮮 88
日用品補給站 90
從小店面到大百貨 92
柴米油鹽醬醋茶─家食 94
南北土洋大拼盤─外食 96
飲冰室記事 98
紙上雜貨店∕新詞彙.舊時語 100

大城小鄉蓋房子<建築> 102
【導言】建築風華變幻多樣  丁榮生 104
都市的容顏 106
當時間穿過城門 108
台灣第一府 110
從威權華麗到尋常俗氣 112
神佛天主的殿堂 114
亭仔腳與超高層 116
台灣居不易 118
古調如何新彈 120
住屋百景∕新詞彙.舊時語 122

衛生醫療保健康<健康醫療> 124
【導言】醫療保健百年紀  莊永明 126
聖經與聽診器 128
天主堂與佛壇 130
下水道與檢疫班 132
保眼愛盲.家庭計畫 134
醫學校與看護團 136
來去看醫生 138
漢方.藥膏.青草巷 140
全民健康第一線 142
藥方萬花筒∕新詞彙.舊時語 144

歷史照相簿 146 
只要我長大 148
生命如酒香 150
年年歲歲全家福 152
胼手胝足來打拚 154
尋常百姓生活味 156
莫忘好時光 158
人生婚嫁 160
告別人生 162
舉頭三尺有神明 164

參考書目 166
感謝頁 168

 

推薦序

凝視黑白分明的台灣庶民史 晏山農∕新新聞914期〈2004年9月9日~9月15日〉

  向來,有關台灣的面貌與詮釋始終岐異不斷,卻也非常一致。怎麼說呢?所謂岐異,指的是因為統獨立場不同,所以對於歷史事件的定調不免各說各話;而一致者,就是統獨雙方儘管存著你死我活的聖戰信念,但都不約而同地把台灣推入「宿命」迷宮。

  統左如陳映真,直把台灣看做孽子稚兒,若不投入母親──中國的懷抱,命運必是夭折難產;而向來鄙夷輕蔑台灣不遺餘力的李敖,則全然把台灣的一切視若南朝煙花,毫無價值可言;至於八○年代初詹宏志關於「邊疆文學」的話語,二十多年來也始終迴繞在不少人腦海。統派眼中的台灣,總不脫邊陲、小朝廷格局。反觀獨派光照下的福爾摩沙,雖然偉岸的主體性不斷堆疊上去,但無所不在的悲情、孤兒意識、分類械鬥曲調,卻讓人深陷無間道的夢魘中。

  台灣開闢庶民文化史的時間短淺

  於是,統獨看待複合多變的台灣,竟都顯露相同的死角:台灣是悲憐、強權操弄下的存在體。原因很簡單,因為統獨多由上層菁英的眼光著眼,少了庶民生動靈活、色彩繽紛的身影,難免就一廂情願、孤注一擲。準此,遠流出版社一套三冊的《台灣世紀回味》,就有著打開另道視窗,呼吸新鮮空氣的澄淨作用。

  其實,捕捉台灣庶民生活的紀事影像,我們還是得佩服日本人。從早期官方田野調查而來的《台灣慣習記事》、《台灣私法》,到伊能嘉矩的《台灣文化志》確立出嚴謹的學術標竿,其後片岡巖的《台灣風俗誌》、鈴木清一郎的《台灣舊慣習俗信仰》,直到金關丈夫、國分直一諸民間學人主其事的《民俗台灣》,這些豐碩的成績往後好長一段時日始終庇蔭著相關的研究者──這也顯示台灣本土的研究工作者怠惰良久。

  可是,日本人的研究終究有其本位,能實事求是、客觀陳述就夠專業,遑論同情理解台灣人;況且這些文本的年代都已逾一甲子,從農業社會躍入工業社會,再到瞬息萬變的消費社會,庶民步調、影像的變異豈能以道里計。同時,直到九○年代以後,台灣史的鑽研才得以「正常化」,至於跨越意識形識的高欄,開闢庶民文化史的新取徑,時間更沒超過十年。也就因為時間短淺,若能和時間賽跑進行田野調查,把耆老、文物、影像搶救出來就屬萬幸,此刻我們對庶民文化史尚無力提出完整有力的論述出來。理解這樣的主客觀限制,我們再進入《台灣世紀回味》的世界,就較容易看清它彌足珍貴之處,以及有待進一步探勘之所在了。

  歷史相簿是鄉愁懷抱之所在

  《台灣世紀回味》依政經篇「時代光影」、生活篇「生活長巷」、文化篇「文化流轉」三部曲,將政權更迭、選舉、產業、金融貨幣、交通、旅遊、流行時髦、商品買賣、建築、醫療保健、傳播媒體、出版、戲劇、歌謠、教育、體育、生態……等二十類範疇納入歷史舞台。這嶄新的舞台使帝王將相、貴冑富豪讓位,或左或右的悲劇英雄也不能獨領風騷。本是瘖啞的庶民似乎緘默依舊,實際卻像默劇,卓別林的肢體動作遠勝萬千演員的嘶吼,《台灣世紀回味》的舞台搭景不錯!

  不須言說,透過各式證書、收據、郵票、車票、發票、入場券、電影本事、明信片、廣告、照片……的蒐羅排列,這套書呈現出「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的視覺驚喜。藉著系統分類以及精練的文字補述,百多年來台灣具象的庶民史,就活生生地展露於眾人面前。這些視覺影像或是已列經典的歷史相簿、或是你我鄉愁懷抱之所在、或是依然璀璨光照的流行物事,也可能是人們向來習以為常,經由系譜排比後赫見新義。鮮明的視覺呈現,既是總策畫者莊永明先生個人嗜好,也是新世紀台灣人要和世界同步的必備精神食糧。

  猶如台灣這二十多年的政治社會轉型,是不斷壓縮、速食成長的結果,主客位移帶來的變異、適應問題總讓人喘不過氣來。同樣地,本套書就像庶民文化博物館的平台化,每一幀影像都滿載著故事傳奇,可以代代傳頌;但,太盈飽耳目、太綺麗風華,對多數人而言,竟成為負荷!因為文化的反思與再造,是需要時間的沈澱與群己的對話辯詰,而這些條件在台灣都還屬奢侈品!所以,這套書固然得到極熱切的好評與掌聲,具體閱覽與回應卻還有極大的成長空間。

  其實,這套書該如大河劇潺潺而流,不能急於囫圇吞棗。五顏六色的視覺呈現確實會讓人目為之一眩,此時最需要的是凝視!尤其,是凝視斑駁、模糊的黑白影像。關於視覺影像的凝視,不得不提上個月甫行過世的法國攝影大師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我的意思並非要拿《台灣回味》和布列松作品一較長短,而是大師作品早已逾越時空的限制,凝視良久之後會讓我們頓悟黑白照片在歷史詮釋上的驚人效用。

  眾所周知,享有「新聞攝影之父」美譽的布列松,一生以手動的萊卡相機,用著「決定性的瞬間」的理念拍攝出無數黑白經典照片。他排拒官式場合,流連於街弄市集間,捕捉最自然的庶民寫真。從西班牙內戰、二次世大戰到國共內戰,布列松都以同情、旁觀的手法忠實記錄庶民觀點。例如:一九四八年於南京攫取小孩懼怖神情的〈苦難的眼睛〉,四九年上海〈軋金子〉狂潮、北京〈門裡門外〉的貧富對比,較之千言萬語更能道出國民黨潰敗之因。布列松鍾情層次分明的黑白照,不僅於形式美學的嗜好;更因為自然、無飾的黑白照如同版畫一樣,最能翻轉菁英史觀,讓庶民意識可以轉化為時代的革命力量。

  黑白影像是台灣文化困境的解咒祕語

  《台灣世紀回味》也有多幀傳神的黑白照片可供我們凝視!像傅良圃攝製的小孩獨對行軍隊伍的畫面,疏離無助的庶民∕流動的軍事集團之對比,完全把台灣人的無奈與希望〈小孩終會長大成人〉流露出來。所以若能凝視令人印象深刻的幾楨黑白影像,歷史的縱深和橫向的社會經濟布景瞬間就會在腦海重組,透視未來的信心也會慢慢形成,所以當喧囂漬味已然入侵的八○年代,捕捉社會底層的《人間》雜誌何以捨彩色就黑白,其因在此。我們總期待人生「由黑白變彩色」,但就歷史詮釋的角度,則是「由彩色轉黑白」才是識途老馬。

  其實,《台灣世紀回味》本不該止於三冊,因為就食衣住行育樂等面向觀之,飲食作為生活大宗,是絕不能置若罔聞。特別是台灣的飲食文化集中國大江南北之大全,綰合歐美日中之精華,小吃尤其名聞寰宇,所以要談族群融合,談文化自創與全球化,捨飲食就不免緣木求魚了。如今,在飲食文學、文化稍植厚基的今日,要煉石補台灣庶民史之漏缺應非難事!

  因三一九而藍裡藍氣、瘋魔不止的羅大佑說「不管藍綠,祇問黑白」,若我們平心靜氣不鑽牛角尖,真把心思轉移到庶民文化的探勘經營,那麼,凝視百年來的黑白影像,台灣路總會柳暗花明又一村。沒錯!「不管藍綠,祇問黑白」當真是解台灣文化困境的解咒祕語;瘋魔由他,我等就攜手前進陽關道。(本文經作者同意轉載)

總策劃序

文物有靈﹐光影不滅 莊永明

  2000年1月1日,台灣第一道曙光破曉的時刻,不少人群聚在台東太麻里海濱,目睹著將黑暗從台灣驅走的光芒,他們成為台灣邁進千禧年的見證人。

  2001年1月1日上午6時33分,21世紀台灣第一道朝陽的光線將灑在台東蘭嶼島上,而台灣本島南端的鵝鑾鼻也將在2分鐘後的6時35分出現日光。同樣的,也必有無數人前往觀賞,祈望看到「世紀交替」。

  日出日落,本是自然規律,然而為什麼有人會懷抱著興奮的心情,爭看「一時」,用以見證千秋?我錯失了迎接「千禧年」台灣第一道曙光的機會,也必無緣等待新世紀降臨台灣時的第一道曙光;和這二次「台灣第一」都未能正面接觸,是不是很可惜?

  然而,走出「千禧年」,告別舊世紀;邁入2001年,進入新世紀,我想不僅要見證「光」,也要捕捉「影」。

  在20世紀生活了半個世紀的我,而今將和地球上的60億人成為「跨世紀的人物」。做為一位台灣文史的研究者,對於台灣的「光和影」,留下了什麼見證?

  《台灣第一》是我第一本付梓的著作,當年,這本書能受到矚目,想是因為彼時台灣研究還是「險學」的年代,「台灣第一」這個詞彙,有挑戰威權的意味,它是大膽而且有魄力的命題!記得作家李喬曾說:「吳濁流創造了『亞細亞的孤兒』一詞,就足夠令他不朽了!」每次李喬和我見面,常直呼我「台灣第一」,想是他對我這本書的書名,情有所鍾吧!
 
  我當然不敢奢望《台灣第一》會在台灣歷史研究叢書中有一席之地,但畢竟「台灣第一」這個名字是永恆的!

  雖然《台灣第一》屬於「小品」之作,我也非學院出身,但不少朋友對我刮目相看,鍾肇政前輩說:「英雄出少年」。李南衡則說:「大隻雞慢啼」。柏楊更以「台灣第一位寫台灣第一的人」相許。

  區區之作,獲得薄名,想必是大家肯定我的台灣史料收藏。沒錯,我是一位執迷不悟有收藏癖的人,而且到了「無所不集」的地步,台灣史料是蒐集對象之一,也因為憑藉著此興趣,才能夠有《台灣第一》等40本著作。

  做為一個「蕃薯囝仔」,面臨幽微難明、觀點雜遝的台灣史,有幾個問題經常在腦海中思索著:

  台灣人有過的是什麼?台灣人失去了什麼?
  台灣人希求的是什麼?台灣人創造了什麼?
  台灣人嚮往的是什麼?台灣人忘掉了什麼?
  台灣人在生命長廊中,如何度過悲歡歲月?
  台灣人在生活長巷中,如何追求品質品味?
  台灣人在生命旅途中,如何擴展視野境界?
  台灣人在生活方式中,如何選擇汰舊迎新?

  其實,我的問題,本就是台灣歷史應該探索、討論的題目。長年來,我勤於收集各種證書、收據、郵票、車票、發票、照片、入場券、電影本事、明信片……,目的無它,因我視其為史料。

  「史料」是能夠檢驗歷史的重要證物,然而什麼才稱得上「史料」?史料,僅只是政府文書、官方檔案嗎?應該未必吧!無所不在、無所不有的生活「跡痕」,難道是「非史料」嗎?

  執政者往往對史料採行選擇性的保存,政治立場常常會影響「史觀」,於是「修史」是各說各的話,各唱各的調,歷史好像不容庶民的存在,難道「統治者」才能做「歷史」的主角嗎?

  台灣研究由「險學」轉為「顯學」,從非主流成為主流;在「台灣學」當道的今天,如果還是以統治者為中心的史觀,鋪天蓋地做台灣史的詮釋,是不足以了解整體脈絡的,用小物件看大歷史是我們的心志,《台灣世紀回味》可以說是「以民為主」的歷史書。

  人民的生活史必成為未來歷史的主流,此為可以預期的觀點,也因此我承接了《台灣世紀回味》的總策劃工作,相信多年的收藏物件,可以「回味世紀台灣」,藉著這些斑駁碎物,做歷史片斷的追憶,更重要的突顯台灣人民的「主體性」!

  個人的收藏,必定有所不足,況且「藏史於民」的數量是成千累萬,所以也借他人珍藏來共同完成此龐大計劃,更重要的是撰述、編輯團隊的全力投入,始能締造成績,因此《台灣世紀回味》是「群策群力」的作業。

  《台灣世紀回味》這套書將分成:政經篇「時代光影」、生活篇「生活長巷」、文化篇「文化流轉」三冊付梓,是以全視野、全方向、全思考來探討1895年至2000年的台灣歷史。

  文物有靈,歷史有憑,歲月舊痕必能喚起記憶。千禧年前夕,有人埋下「時光錦囊」(時代儲存器,Time Capsule),希望後代子孫挖掘重見天日後,來解讀我們今日的生活。在21世紀前夕,我們決定出版《台灣世紀回味》,因為文物「入土」不如歷史「出土」重要。

  這套《台灣世紀回味》,何止回味世紀台灣,更是為這塊土地留住久久長長的共同記憶──記憶常存,自有不朽的「影」與永恆的「光」。

編輯室萬味報告

  要替20世紀的台灣整理出一些什麼,光是看到「世紀」這兩個字,一不小心,就會掉進「歷史」的刻板框框裡去。對一般人而言,這兩個字,常代表著枯燥乏味與不貼近生活,只有研究者,才能對它「甘之如飴」。

  閱讀20世紀,可不一定非得這麼堅毅!

  於是,我們選擇用大量珍貴的圖象來「回看」這個世紀,搭配上精簡的文字來「回想」這個世紀,並透過每一跨頁一個主題的方式,輕鬆「回味」台灣的20世紀。重要的是,這裡面不只有歷史味,還帶著濃濃的生活味。

  我們不忘在文字上理出時間的先後,也在乎圖片中有多少你我行過20世紀「曾有的記憶」與「未見的驚喜」。我們不僅聘請專家,就20世紀台灣生活最容易引起你我回味的20個面向,做大角度的嚴謹解讀,更在占主體的篇幅裡,藉由大量的圖象光影,勾起你、你的家人、你的朋友心靈裡的互動與交通。

  也許,哪一張照片中的人,就正好有你自己在畫面裡頭,抑或是隔壁的黑狗兄、黑貓姐被拍了進去。也或許,哪一張照片中的房子,就是你曾經住過的街坊、唸書的學校、談情的公園。也或許,哪一張照片中的物件,呈現了一個你怎麼樣也想像不到的世界——你可曾見過,連牛車都要有「行車執照」?

  一百年的生活實踐裡,留下的影像何其龐雜,其中,握手、簽約、開幕、剪綵的鏡頭經常可見,然而,更切身的景物是市井小民的生活場景。在時空走廊裡,儘管人人只參與了一部分,但我們在本書可以觀看更多,雖然不是網羅千帆,但百年時光美景又何需一次賞盡呢?

  在本書裡,我們從通訊傳媒、出版、表演、歌謠、教育、運動、土地家園等面向,來看台灣20世紀的文化流轉。其中,運動看似與文化無關,實際上運動具有高度的文化內涵,許多運動方式即源自西方;土地家園講台灣的自然生態,也談人為生態──如受壓迫的原住民、受壓迫的生存權,這些議題自然有其文化內涵。上述單元之外,還有以拼貼手法,呈現總體台灣文化現象的拼貼台灣。回首百年光景,台灣文化跨過了多變的政局,經歷了經濟社會的巨大變遷,也接受著新科技的洗禮,多因激盪,不斷流變,有千種姿態,更有萬般滋味。

  拋下所有沉重的包袱吧!放輕鬆,只要有一張圖片讓你低迴再三,一段小文帶你盪進往昔的悲歡喜苦,20世紀,我們就沒有白走,20世紀,我們就有了回味。

  在搜尋本書千餘張圖象與查索內文資料的過程中,編輯同仁均已竭盡所能,從台灣頭問到台灣尾;讀者在玩味之餘,若其中發生錯漏疏失,尚請不吝指正。同時,對於大量出現的唱片封套、書刊封面和珍貴影像,同仁也是盡可能徵得使用權;但仍有部分資料來源,雖詢遍萬水千山仍不可得。一旦識得此部分圖片授權者,編輯部當即依例支付本書圖片費用。倘讀者知曉並賜告,實是莫大的助力。

出版緣起

黑白的印象﹐彩色的回味

  在光陰導演的催促下,「20世紀」百年大戲已經落幕、進入歷史了。這場戲,關乎地球上大多數人的生存與權利,以及對未來幸福的追求。其劇情高潮迭起環環相扣,精彩的程度與變遷的速度,遠遠超越此前的任何一齣戲。

  我們的台灣,從來不曾在世界舞台上領銜主演,卻經常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尤其在經濟領域的表現,屢屢教人刮目相看。即使內裡的傷口疼痛,演出始終賣力。努力生活、跨越障礙,正是台灣最可貴的演出。這些足跡的留存,無論形諸於個人傳記或總體性的歷史記述,這些年來,坊間見到不少可貴的出版,遠流也參與了一部分。

  自1975年遠流成立以來,在台灣歷史文化領域的出版表現,深獲各界肯定。因為,除了作者用心經營的內容深度,還有編輯群的精心調理,為閱讀的意趣加料、提味。因此,出版《台灣世紀回味》這系列圖文並茂的書,便是立意要將真實的百年人間事、奮鬥的智慧重新歸整。體例上,大膽採取主題式的編排,捨去流水帳式的編年紀事,提供予關心台灣的人,加以審視、回味。

  100年的台灣生活累積了怎樣的香醇芳味?台灣人如何在自己的土地上,不斷地創新紀錄、創造第一?在《台灣世紀回味》Vol.2:生活長巷裡,硬體如交通建設、屋宇樓房的興築、醫療網路的闢設,軟體如時尚的陣陣風行、飲食文化的多元發展,都是我們駐足回味的起點。

  為此,遠流特別邀請台灣最重要的收藏家、同時也是文化研究者的莊永明先生,來和我們一起策劃編纂這系列《台灣世紀回味》專書,以生活的角度呈現西元1895年至2000年百餘年來台灣的政治、選舉、經濟、產業、交通脈動、旅遊、消費、流行時尚、教育、文化、博覽會等近20個領域的發展軌跡,便格外具有意義。他的關懷,向來以台灣為重心,觸角則延伸至與台灣息息相關的世界局勢、時代背景;他的收藏,使書齋成了書災;他的解讀,則帶領讀者重新探索文物的真味。

  《台灣世紀回味》關懷的面向多元、材料繁多,我們耙理出三個方向:《台灣世紀回味:時代光影》《台灣世紀回味:生活長巷》《台灣世紀回味:文化流轉》,分為三部陸續出版。書頁中飽含各色圖片與物象,風格屬於富有溫度的人文與生活記憶,而非昔時統治階層需求的、傳統的沈重嚴肅冷硬的大歷史書寫。說得確切些,不但網羅了近期的時代特色,即使舊時代褪了色的印象,都因莊永明先生與視覺書編輯室同仁們的綿密編織和解碼而鮮活起來,回復了自身的色彩與光芒。

  透過版面編排的活潑靈動和豐富多元的圖像──地圖、證書、攝影照片、明信片、郵票、畫作、物件、宣傳品等等,讀者可由身邊事物著手,盡情地翻閱100年,輕鬆加入回味20世紀的陣營。畢竟,在遠流這所無圍牆、無界限的學校裡,我們可以樂在知識,樂在展讀各式歷史資料,也樂在不同見解之間的交流與激盪。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3268147
  • 叢書系列:
  • 規格:精裝 / 30 x 21 x 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2版1刷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2KDdMoK.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513511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鹿谷鄉容易冒汗看什麼科仁愛鄉容易冒汗治療中醫鹿港恐慌改善中醫診所
北斗頭暈改善中醫診所 魚池鄉睡眠障礙門診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南投這間中醫診所看診態度好,睡眠障礙改善很多線西肌肉疼痛改善中醫診所 線西躁鬱恐慌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問診詳細有耐心的鹿港中醫診所,睡眠障礙改善很多大城胸悶治療中醫 伸港發燙感看什麼科 網友都推薦的溪湖中醫診所,自律神經失調改善很多永靖壓力大改善中醫診所 中寮肌肉緊繃中醫推薦 網友都推薦到這間員林中醫診所,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新手上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